第1章
1972年初春,江城制药厂片剂车间里,几个女工围坐在摆满药品和包装袋的工作台前,对药品进行包装封口。几人忙里偷闲,说起了各家琐事。
坐在角落的林映羡熟练地包装药片,没有参与大家的谈话。就算她没认真听,女工们说的八卦琐事还是自动进了林映羡的耳朵里,
在片剂车间工作一年多的林映羡虽然没怎么见过女工们的家人亲戚,但她对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可谓是熟悉的陌生人。
一直充当聆听者的林映羡突然被叫到,“小林,你那位自杀的表姐救回来了没?”
林映羡抬头看到对面的提问者钟红面上都是关心,但她眼里的八卦之意怎么也掩盖不住。
其他人听到钟红的话后,都纷纷看向林映羡,期待她的回答。神奇的六人定律让她们不用问林映羡就知道她有一个自杀未遂,被送去医院抢救的表姐。
林映羡提及这位表姐,脸上露出伤心与担忧,“救回来了,只是还没醒过来。”
大家看到林映羡很为表姐难过的样子,没再继续追问下去。钟红想继续八卦,身旁的女工向她使了眼色,又扯她衣袖。钟红才作罢,和大家聊起别的话题。
林映羡暗暗松了一口气,她对那位表姐没什么感情,只是她不想成为八卦中心,才露出一副很伤心的模样。
在一年多前,林映羡穿到了一本关于换婴的小说里。
一个女人因为丈夫去世受到刺激难产,以后几乎没有怀孕的可能,她不想唯一的孩子跟着自己受苦,求了在医院做护士的妹妹帮忙换婴,让她的女儿能在一户好人家长大。林映羡的姨妈,严姨妈是这个护士所在医院的医生,她刚好临产,因此被护士盯上。
严姨妈的亲生孩子李清跟着女人离开江城,在一个重组家庭长大,受尽欺凌。女人的亲生女儿严楹书留在了江城,成了严姨妈捧在手心里呵护长大的娇娇女。
护士在濒死前,告诉了李清真相,她已经被这件事折磨了很久,良心一直不安,她不该因为一时不忍和私心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家庭和孩子,让李清饱受折磨。
可李清已经掉进河里死去,灵魂也彻底死亡,被穿越而来的李清所替代。原来的李清永远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也永远享受不了原本属于她的父爱和母爱。
穿越来的李清知道真相后,上门和亲生父母相认。严姨妈看到和自己长得十分相像的李清已经有些相信了,严楹书和她一家都长得不像。李清说服严姨妈一家去医院找护士了解真相,护士向他们说出真相后才了却心愿,没有遗憾离开人世。
查明真相,确认李清是严姨妈的亲生女儿后,严姨妈一家把李清接回家里。
严楹书没有办法接受真相,在房间里割腕自杀,严姨妈及时发现,严楹书送去医院抢救。
林映羡在小说里是背景板,连名字也没有。
要不是李清上门认亲,亲戚们知道严姨妈的女儿在婴儿时期被人调换了,林映羡还不知道自己是穿书的,她之前只是觉得表哥表姐的名字有点熟悉,没有在意。
毕竟她穿进的这本小说是她好几年前看过的,一时没有联想起来,直到李清的出现,她关于这本小说的记忆才逐渐唤醒。
那时这本小说即将影视化,经纪人拿了剧本给她看,她要演女主角。为了更加了解角色,她特意去看这部小说。她看完小说后,觉得剧本和小说的联系可能就是主线和重要情节有些相似,其他的被改得面目全非。
后来她遭遇舆论风波,这部剧临开拍时换了女主角,再后来这部剧拍到一半资金链断裂,投资方破产了,项目被搁置。
林映羡只是二十一世纪中一名不温不火的女演员,拿过一些奖项,拍了不少经典影视作品,就是不红。林映羡的经纪人想改变这种状态,林映羡却很满足现状,享受这样的生活。
不料一觉醒来,她来到了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好的现代化生活向她挥手说再见。受身体残留的抑郁情绪影响,她一度以为是自己精神失常产生的幻觉,也差点被人当作是精神病。
林映羡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梦,她可以醒来,回到原来的世界去……
………
午饭时间到,工人们陆陆续续走去食堂吃饭。
林映羡在路上遇到她的初中同学江立夏,江立夏亲昵挽起林映羡的手和她聊天。
江立夏在制药厂的后勤科工作。林映羡进来制药厂工作后,和江立夏的来往多了起来,以前她们只是普通同学关系。
一年多前,林映羡应聘进了制药厂,实际岗位和她应聘的岗位不符,她被分到了炒药房做苦力,炒药房里的工人大都是汉子,只有少数妇女。林映羡身体纤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林映羡硬是坚持下来,她绝对不能离开制药厂。
江立夏的出现,让林映羡看到离开炒药房的机会。
当时江立夏在后勤科被一个有背景的老职工穿小鞋,暗地里联合别人排挤她。林映羡明里暗里教江立夏如何在后勤科立足,搞好人际关系,江立夏因此在后勤科站稳脚跟,待遇好转。
江立夏无意间知道林映羡原来的岗位被人顶替,成了炒药房的苦力。江立夏和人事科王科长,她的舅舅反映了这件事,王科长因此留意到顶替林映羡岗位的人是和他关系不对付的人事科副科长亲戚,王科长借此做文章打压副科长。
林映羡在炒药房只待了一个多月,她就被调到片剂车间,做起了包装药品的女工,工作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薪酬也跟着上涨。
在去年年中车间的老工人退休,林映羡抓住机会成功转正,有了编制,开始享受制药厂的正式员工福利。江城制药厂是国家重点的国营单位,又有中央直辖的研究院作为科研支撑,规模很大,制药厂职工待遇好,福利齐全。江城制药厂的工作是大家眼里的香饽饽,成了制药厂正式职工的林映羡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
第2章
食堂里,林映羡和江立夏商量着要吃什么菜。
江立夏看向摆着小炒的窗口,“映羡,我想吃葱爆牛肉。”食堂不经常供应牛肉,每次做什么牛肉菜品都会被哄抢一空。
林映羡看着那色泽诱人的葱爆牛肉也馋,“我也想吃,就它吧。我去拿一份地三鲜。”
江立夏和林映羡经常在一起吃午饭,各买一道菜合在一起吃。今天你买了荤菜,明天我来买荤菜,相互交换着,不占彼此的便宜。
两人拿好饭菜后,找到位置坐下来,开始吃午饭。
林映羡一口不吃地三鲜里的茄子,她更喜欢吃里面的土豆。林映羡觉得茄子吸油,口感又软塌塌,吃下去感觉是吃了一块没有半点瘦肉的肥猪肉,林映羡接受不了。
但江立夏却很喜欢吃茄子,觉得地三鲜里的茄子油汪汪,香软可口,她不喜欢吃土豆,小时候经历饥荒年,她吃土豆吃伤了。
地三鲜都有两人不喜欢吃的食物,但她们都爱点这道菜,因为她们可以花一张菜票吃到各自喜欢的食物。
吃饭的时候,江立夏悄悄和林映羡说了一个消息,“药厂和研究所合建的新职工楼快建好一半了,听说分房计划已经排上日程。我看过职工楼的建筑图纸,和我家住的筒子楼不一样,建成以后里面肯定宽敞又明亮。”江立夏说话的语气变得羡慕起来,不知道谁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这次分房的条件是什么?”林映羡很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是一间单独的房间也是她梦寐以求的。林映羡家也住筒子楼,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住着一家六口,父母、大哥大嫂,她,三妹。大哥大嫂结婚两年,他们也不敢要孩子,因为没地方住得下,他们单位分房的日子遥遥无期。这样的住房条件在七十年代十分常见。
“我不太清楚,领导还没透出来。按其他厂的惯例是工龄十年往上,并且是结婚有家庭的职工优先。我和你还要熬八年才能够到门槛,可是到了门槛又有什么用,下次分房可能要到猴年马月。”
现在社会不富裕,建住宅楼这种大工程又耗费很大,所以单位建房分房要很多年才有一次。制药厂是有钱,但钱是属于国家的,要上缴财政,不能随随便便拿一大笔钱出来用。
制药厂的旧职工楼入住情况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远远不能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制药厂借着研究所要建职工楼的东风,趁机上报要建新职工楼的申请。上级政府批准了制药厂建新职工楼申请,但因为财政不宽裕,要求制药厂和研究所合建职工楼,节省财政支出。
制药厂的做法,让研究所的主任破口大骂制药厂阴险,占了研究所的便宜,让研究所利益受损。制药厂为了平息研究所的怒火,两个单位不要因此心生嫌隙,保持良好合作,制药厂主动包揽了建造新职工楼的工程,出人又出力,最后房子数量平分。研究所和制药厂也握手言和。
正因为下次分房是要到猴年马月,林映羡尽管知道这次她没对象,工龄又短,分到房的机率几乎为零,她也想去努力一把。她不想住在没有隐私可言,局促狭窄的筒子楼,也不想和原主的家人一直住在一起。林映羡性情淡薄,利己主义者……
傍晚下工,林映羡自行车回家,她才回到纺织厂家属楼楼下,她的三妹林映婉就下楼迎接她。
林映羡见状就知道楼上肯定发生了和她有关的事。她和林映婉的感情一般,林映婉不可能无缘无故下楼来接她。
林映婉走到自行车旁,“林映羡,明天你把车借给我一天,我有事要出去。”
林家只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林大哥林映伟,他结婚的时候添置的。另一辆则是林映羡现在骑这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钱加上她私下找人买的自行车票,这辆车花了200多块钱,是林映婉几个月的工资总额。
林映婉也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但她也只能想想。林家父母再疼她,也不会花两百多块钱买一辆车给她。
林映婉经常打林映羡自行车的主意,但总是碰壁,能成功借到车的次数非常少。
“我不会把车借给你。”林映羡一口拒绝,蹲下来锁车。
林映婉就知道不给点报酬,林映羡是不会把车借给她的,“我不会白白借你的车。你知道楼上有谁在等你吗?”
林映羡抬头问:“谁?”
林映婉的语气很是幸灾乐祸,“你乡下来的未婚夫,还是个成分有问题的知青。你答应把车借给我一个月,我帮你搅和这门婚事。”
林映羡外婆病重时和她的儿女说她和闺中密友约定要做亲家,信物也交换了,但是因为她和朋友意外分开,没有音信,子女这一辈没做成,她们晚年有过一次书信来往,想在孙辈这里结亲家。林外婆想要子女们了了她最后的心愿。
林外婆是破落的资本家小姐,她的闺中密友肯定也是这种成分,林外婆的儿女都不想结这门亲。当年要不是他们的爹成了烈士,林外婆表现优异,是厂里的劳模,他们一家现在也不会变成根正苗红的烈士工人家庭。
儿女们不答应这门亲事,林外婆气得差点断气,说了各种狠心话。最后闵舅舅和严姨妈把这门亲事推给了最听林外婆话的林母。林母被逼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林外婆走得很安详。
人总是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林母把亲事给了刚从乡下回来的林映羡。林映羡才出生一年,林母就生了林映婉,林父林母照顾不来两个婴儿,林外婆不肯带,她要带孙子孙女。
林母只好把林映羡交给离江城很远的乡下婆家带。路途遥远,林父林母很少回去看过林映羡,一开始他们很舍不得林映羡,书信和婴儿用品都经常往老家寄,后面慢慢冷淡了下来,只是偶尔在书信上关心林映羡的情况,要不是每月寄钱回老家养林映羡,大家都以为林父林母要把林映羡抛弃不管了。